云南風資源“走俏”
云南省風能資源總儲量為1.23億千瓦,可利用面積4.52萬平方公里,占該省土地面積的11.48%。2009年,在2006年規劃的基礎上,云南省新增了總裝機容量為1445兆瓦的17個風電場,使風電場的規劃數量達到了30個。預計到2020年,云南省的總裝機將突破3000兆瓦,而風電也將成為該省繼水電、火電之后的第三大發電電源。
除了資源豐富,良好的電網接入條件也是云南省發展風電得天獨厚的優勢。據悉,云南省已形成了500千伏的主體電網構架且220千伏電網廣布?!爸灰L電場建好,就能接入電網,”王宗敏告訴記者,很多地區出現的并網難問題在云南并不存在,“至少在七八年內都不是問題,現有的電網技術可以承載15%的風電,而現在風電裝機還不到總裝機的1%?!?
也正是得益于此,在國內資源較好的風電場基本上已被瓜分得差不多的情況下,云南這塊曾被很多人認為是風資源較貧乏的地區,如今成了香餑餑。水電集團、華能集團、大唐集團、中廣核等能源巨頭都紛紛向云南省拋出了繡球。2006年規劃的十多個風電項目,大多數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前期工作。
2008年12月,作為云南省首批風電運營商之一,水電集團投建的云南省內第一個風電項目———大理者磨山風電場順利投產并發電成功。該項目總裝機容量7.875萬千瓦,總投資9.3億元人民幣,被稱為目前中國海拔最高的風力發電場?!澳臧l電小時數突破2200小時沒問題,有可能更高?!蓖踝诿敉嘎?。
高海拔風場的“煩惱”
但,要開發云南省的風資源也非易事。
“云南省位于高海拔地區,且96%都是山區,對風電場的布局,現場的施工,設備的選型等都有特殊要求,這是云南風電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痹颇鲜∧茉淳炙娞幪庨L鄒松坦承。
“高海拔地區空氣密度低,這是云南開發風電的最大缺點,其直接后果就是風機出力低,發電效率低?!敝袊婎檰柤瘓F昆明勘測設計院專家洪祖蘭表示。該院較早就開展了高海拔風電的研究和設計,該區明顯增高的最大風速、雷暴、冰凍和霧等惡劣的氣候條件對風機的安全性、防雷能力以及電氣設備的絕緣性等都提出了不小的挑戰。
此外,長件、重件的運輸和吊裝問題也令此處的開發商頭疼不已。云南的風電場大多要建在高山上,有的風電場人跡罕至,交通條件差,建風場時需要新修、整修的道路投資比較大。同時,由于風機要布置于山脊上,設備的安裝條件也不容樂觀。
“施工難度大,吊裝等成本高,整個風電場的造價每千瓦要比平原地區高1000元?!蓖踝诿舾嬖V記者,也因此,“風機選擇”和“風場的微觀選址”成了他在者磨山風電場開發中得到的最大教訓或寶貴經驗。
那么,在云南省獨特的風能資源、天氣條件和地理狀況下,什么樣的風電項目整體解決方案才是最適合的?這正是此次昆明研討會的宗旨。
維斯塔斯“量體裁衣”戰略
“維斯塔斯把目光關注到了云南省”。借用鄒松上述的話說,這家來自丹麥、全球最大的風電機組制造商已經對高海拔地區市場吹響了沖鋒號。
而讓維斯塔斯底氣十足的,正是其為中國市場“量體裁衣”的戰略。
乍一看,高海拔、低溫、選址、便于運輸及安裝等這些字眼,似乎與維斯塔斯新推出的V60-850千瓦風機的諸多特性不謀而合。
該風機于今年5月初下線,維斯塔斯將之定義為“為中國市場量身定制的產品”?!癡60-850千瓦風機是在技術成熟、應用廣泛的V52千瓦平臺的基礎上,融入公司的優勢技術成果而研發成功的?!本S斯塔斯(中國)高級副總裁馬森介紹說,“它能在高溫和低溫地區運行自如,風機效率更高,適應性更強,且能適應中國西南地區的三級風場?!?
“更易于運輸和安裝”也是他一再強調的特點。比如新型的葉片底座可使現有卡車和運輸設備一次運輸3個葉片,而塔筒運輸工具則使塔筒構件可以輕松地裝載和運輸?!斑@些新式運輸工具能很好地減少運輸風險,特別是在中國西南地區這種基礎設施苛刻的高海拔地區?!?/font>
馬森坦言,“事實上,當初這款風機也是為在這一地區的環境條件下實現最佳性能而設計的。目前,維斯塔斯在中國的研發團隊正在研究改進方案,使此型風機能夠適應3600米的高海拔地區?!?
無怪乎在提及云南的風電市場時,馬森信心十足,“在這個獨一無二的地區發展風能需要經驗、知識,以及合適的技術,只有具備了這些,才能應對一系列的難題?!?
王宗敏告訴記者,目前大部分風機都更適合平原地區,而非高海拔地區。這一點,記者從業內專家洪祖蘭那里也得到了證實。他表示,國內除了金風科技的750千瓦等少數機組,大部分都需要進行改造。
盡管風機的單機容量在不斷增大,國內主要的風機制造商都紛紛向2.5兆瓦、3兆瓦挺進,但洪祖蘭建議,“從機組、公路投資,設備運輸和吊裝難度,機組效率及運行可靠性等方面綜合考慮,近期云南風電場風電機組單機容量以不超過1500千瓦為宜?!?
“我們衷心希望,能夠根據云南省的氣候、風力條件,研制適合云南省風電場要求的裝備,進一步開拓云南的風電市場?!编u松對“因地制宜”風機的渴求,不只是政府部門和開發商的一廂情愿。
不久前,在提及風機制造領域的競爭時,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施鵬飛對記者一再強調,“要能針對特定風場馬上提供量身定制的機型”,這是將來制造商必備的能力之一。
雖然目前坊間盛傳的“80多家”風電設備制造商之中,真正形成產能的也不過10多家,但風機價格的不斷下調和愈演愈烈的價格戰,也足以證明了該行業競爭之激烈。施鵬飛表示,隨著日后準入門檻的提高,落后產能的淘汰,未來幾年內大部分制造商將被市場淘汰。
而誰能笑到最后,“市場才是最終的裁判”,施鵬飛笑言。
張經理:13937359681 / 13903806865 電 話:0373-4693888 / 0373-4965111 傳 真:0373-4693858 地 址:河南省新鄉縣小冀鎮香港路北段(老油廠院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