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GE、西門子、三菱等國外大牌風機制造企業紛紛在中國建立研發基地的同時,以長沙賽爾為首的國內民營風機企業迅速崛起,給中國的風機行業注入新的活力。有人認為,由于長沙賽爾的出現,用不了兩三年中國的風機行業格局將會改變,也有人認為行業格局變化不會太大。那么,“五大鼓”及行業專家是怎么看的?風機行業并購重組的路還有多遠?
沈鼓:只比技術實力
2004年底,在國家有關部門及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沈陽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沈鼓)重組了沈陽水泵廠、沈陽氣體壓縮機廠和沈陽空壓機廠。在沈鼓董事長、總經理蘇永強看來,這次跨行業重組不僅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還為企業下一步做大做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產值上看,曾經是行業龍頭的沈鼓,近兩年一直落在陜西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陜鼓)的后面,2004年通過重組三個企業后,實現工業總產值36 億元,而沈鼓風機這塊實現工業總產值13.5億元,銷售收入11.6億元,利潤1400萬元,利稅7000萬元。今年1~2月實現銷售收入2億元左右,同比增長了50%。而陜鼓2004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0億元,銷售收入19.1億元,利潤3.01億元,利稅4.7億元。今年1~2月實現銷售收入1.84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9%。
從工業總產值來看,重組后的沈鼓依然穩坐行業頭把交椅,但從風機產值來看,依然落在陜鼓后面。這對于只比企業技術實力的沈鼓來說,等到今年底,整個集團全部搬遷到新廠區后,打造中國通用機械行業“航空母艦”的計劃才剛邁出第一步,下一步還要對企業內部進行深化改革。蘇永強認為,長沙賽爾雖然技術先進,但它的出現最少在最近兩三年之內風機行業格局不會發生改變。因為,長沙賽爾的主導產品離心式壓縮機主要用在冶金行業,跟陜鼓沖突較大。
陜鼓:改制方案撲朔迷離
陜鼓與沈鼓不同的是正在進行改制。據記者了解,開始陜鼓準備跟德國K合資,后來又聽說改用股份制的形式,最終采用哪種形式,現在很難確定。由于陜鼓的軸流壓縮機目前市場占有率達到了95%以上,再加上足夠的現金流支撐著企業日常運轉,因此企業改制在董事長、總經理印建安眼里只是一種工具和手段。
據了解,陜鼓現在已經有一個比較完整的改制方案,要等當地政府批準后,才可以對外公布。這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方案,我們不得而知,印建安對此保持緘默。也許陜鼓正在醞釀一場風機行業更大的變革。對于長沙賽爾的出現,印建安說,王尚錦是他的老師,除了尊敬王尚錦外,不便過多評價,陜鼓只抱著小學生的態度向同行學習,最終由市場說了算。
上鼓:被改制問題困擾
與這兩個風機行業的“大腕”相比,上海鼓風機廠有限公司(簡稱上鼓)這幾年產值一直在2億多元徘徊。電力市場的“火爆”,使上鼓得以快速發展,去年實現工業總產值5億元,銷售收入4.3億元,利潤500多萬元。今年1月份實現銷售收入10785萬元,同比增長103%。
雖然去年上鼓在銷售收入上又上了一個臺階,但這兩年一直被改制的問題困擾著,廠長也換來換去,從前任廠長朱元昊到去年底剛上任的劉國平,兩年多的時間竟然換了兩任廠長。
盡管上鼓目前具體改制方案還沒有完全確定,但據記者了解,上鼓在改制方面準備采用產權多元化的形式。眼下,上鼓除了與德國K洽談合資合作外,還正在與國內的交大賽爾談合作。風機行業惟一的上市公司上風高科(000967)是最早介入到上鼓改制中來的民營企業,但不知什么原因退出了。
劉國平說:“雖然把企業賣給老外很可惜,但從管理的角度看,可以借鑒國外先進的管理模式?!钡珮I內人士認為,德國K控股上鼓的可能性很小??傊?,無論是賣給外資,還是與國內民營企業合作,上鼓的態度十分明確,只要是對企業發展有利,采取哪種形式都行。
談到長沙賽爾,上鼓辦公室主任呂群力說,風機行業俗稱的“五大鼓”都有自己的主導產品,想打進對方的主導產品市場領域都很難?,F在上鼓正準備與交大賽爾合作,準備把上鼓的壓縮機產業做大。
長鼓:笑傲羅茨風機行業
長沙鼓風機廠有限公司(簡稱長鼓)在企業改制上最先“吃螃蟹”。2000年初,長鼓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采取全員持股方案,率先實行了股份制改造,使企業得以穩步發展。然而,由于股權過于分散,掙到錢股東就要求分紅,導致投入技術改造的資金不足,企業發展步伐也顯得有些緩慢。
現在,長鼓正在進行深化改革,拓展新的市場領域。長沙賽爾合資公司的成立,將成為長鼓新的經濟增長點。2004年,長鼓實現工業總產值1.72億元,銷售收入1.7億元,利潤1234萬元,利稅2567萬元。今年1~2月實現銷售收入2700萬元,同比增長30%。
武鼓:忙著搬遷改造
與前四家相比,武漢鼓風機廠有限公司(簡稱武鼓)的改制最徹底,2003年底被民營企業收購。董事長徐杰告訴記者,武鼓去年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理順內部關系及搬遷改造上,從主要經營指標上看,無法跟其他企業相比。但據記者了解,武鼓去年不但扭虧,而且還盈利500多萬元。剛搬進新廠區的武鼓,今年可能會有更大的發展。
讓市場說了算
客觀地說,現在風機行業在沈鼓、陜鼓、上鼓三家之間形成了穩定的三足鼎立的市場格局,雖然都想搶占對方的市場份額,但誰也奈何不了誰。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風機分會秘書長尤澤民認為,在風機行業,產品規格由大到小,技術水平由高到低,應用領域很廣。從技術上說,長沙賽爾確實填補了市場空白,但應用領域很窄。
風機行業從計劃經濟時代走到今天,在高端領域,這“五大鼓”還有長沙賽爾,各有各的市場。從各自的技術、市場和綜合實力來看,市場格局不會發生大的改變。從發展的角度看,加強企業間的相互合作,能促使行業良性發展。
從經濟角度看,風機行業這兩年增長很快,企業除了抓住眼下的大好時機外,都在通過搬遷、技術改造,擴大生產規模。民營企業的迅速崛起,又給風機行業打了一針“興奮劑”,但產品還都沒有進入到高精尖領域。如果有一天,民營企業也能生產出像沈鼓、陜鼓、上鼓那樣的產品來,民營企業也就能挑大梁了。但從目前情況來看,民營企業還不能挑大梁,像長沙賽爾這樣掌握先進技術的民營企業畢竟太少。
在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理事長隋永濱眼里,交大賽爾在離心式壓縮機的軟件設計方面確實做了一些工作,在老技術改造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從完整的風機流道計算上看,長沙賽爾的技術確實先進。但是,一臺好的鼓風機或者是壓縮機,技術是否先進,應該體現在整機的綜合性能上,包括跟汽輪機的匹配。對于長沙賽爾下一步能發展到什么程度,市場最有發言權。
行業間最好強強聯合
與其他行業相比,風機行業在改制過程中并購重組的案例并不多。隋永濱認為,像沈鼓、陜鼓、上鼓這樣的企業,在國家基礎建設中舉足輕重。而有些地方主管部門或領導,全然不顧該企業在行業乃至在國家基礎建設中所起的作用,孤注一擲地要賣給國外或者是民營企業。如果能做到行業間的強強聯合,總比賣掉好。比如陜鼓和沈鼓如果能重組在一起的話,可以各自發揮優勢,避免了“窩里斗”。但現在,沈鼓和陜鼓分別在地方政府的制約下,很難按照科學的重組方案組合在一起。說老實話,他們都是在地方長官的操縱下改制。以陜鼓為例,一年僅利潤就3億多元,為什么不能去重組別人,反而讓別人來重組它?
在改制方面沈鼓走在陜鼓前面,去年重組了三個廠。沈鼓的重組還不僅僅是風機行業間的重組,而是跨行業重組。這種重組,從市場開拓、產品開發、科研的角度來看,可以減少重復性的工作;從產品角度來講,可以按照零部件的加工特點劃分車間,以充分提高設備的利用率,節省投資;從管理上來看,可以達到精簡機構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的優化整合。
挑戰更加嚴峻
正當國內的風機企業血拼價格,改制問題困擾國企發展之際,外資企業對中國巨大的市場早已垂涎三尺。如果只靠賣設備,打開中國市場很難。因此,相當一部分外資企業通過收購國內企業,打入中國市場。隋永濱說:“現在,西門子、GE等一些國外大公司都在忙著收購大型國企,而這些企業生產的產品都是國家基礎建設中的關鍵設備,如果這些企業被跨國公司收購的話,我國裝備制造業科研開發的自主權,也就掌握在外國人的手里了?!?/font>
外資企業把收購后的國企作為進入中國市場的“灘頭堡”,而國內企業對此置之不理,依然自相殘殺。等外資企業站穩腳跟,價格已經不再成為國內企業的利器,到那時國內企業面對的挑戰將更加嚴峻。
總體發展趨緩
這幾年,風機行業發展很快,主要是石油化工行業、鋼鐵行業的投資激增,給離心、軸流壓縮機的發展帶來很大的空間。但是,國家實行宏觀調控后,部分行業進入短暫的“休整期”,對固定資產的投資也開始控制,但這種調整并不是取消所有項目。
隋永濱最后指出,國民經濟的持續穩步發展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對裝備的需求也不會大起大落??偟膩碇v,石油、化工、煉油、冶金各個行業的發展,仍然會保持一個較好的市場繁榮期。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風機行業首先有市場,其次不會像最近這兩年增長幅度這么大。所以,我們既不要對未來市場太樂觀,也不要太悲觀,一個正常的市場需求依然會保持。
跨國公司加快收購中國企業的步伐表明,跨國公司已經開始向中國風機市場發力。由于中國風機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不排除跨國公司將新技術和新產品首先在中國市場投放的可能。